
“你看双融优配,这就是我们村的香蕉基地。”龙门县龙城街道黄竹沥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万建康指着眼前一片茂密的蕉林说道。一串串果实饱满、色泽青黄的香蕉压弯了枝头,工人正忙碌地进行采摘、挑运,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。
这派丰收景象,凝聚着土地的馈赠,更映照着一颗“兵”心为家乡的赤子初心。从部队到地方,从基层干部到乡村“领头雁”,万建康用实干笃行书写乡村振兴答卷,以军人的坚毅与智慧,为家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万建康(左二)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热情服务群众,帮忙办事。
完善基础设施 壮大集体经济
万建康生于1990年,2011年入伍,服役期间,万建康将“听党指挥、服务人民、英勇善战”的优良传统融入血脉,在训练与任务中锤炼成长。
2013年退役后,万建康回到家乡工作。2020年,得知家乡发展需要,万建康积极响应组织号召,应聘龙城街道黄竹沥村“两委”干部储备人选,并于当年9月当选黄竹沥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
黄竹沥村距离龙门县城中心有八九公里双融优配,过去交通极不便利,乡村风貌破旧。万建康带领村民,以交通“瓶颈”为突破口,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。
2022年,“愉悦龙门·工贸文旅”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的建设,将黄竹沥村的主干道拓宽并铺设沥青,不仅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,也拓展了乡村发展空间。此外,万建康还将每月农历初六定为“村庄清洁日”,组织党员干部、村民小组长开展集中整治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
乡村要振兴,产业振兴是关键。“我刚回到村里时,村里没什么产业,集体年收入只有数万元,靠一点入股分红。”面对村里土地零散、产业薄弱的现状,万建康下定决心:要为家乡蹚出一条富民兴村的新路子。
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,万建康带领村“两委”干部制定符合本村的工作清单,积极盘活村内闲置资源:通过黄竹沥村小学旧址和原村委房屋出租收益,实现村集体经济达到“10万+”;通过对丫髻山林场土地出租增加村集体收益1.25万元;通过对黄竹沥村小学旧址楼顶进行光伏棚搭建,一次性增加集体收入5万余元……2024年,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。
黄竹沥村还积极引进特色农业,盘活村中土地资源,促进村民增收致富。
万建康(右)到村内的香蕉基地了解种植情况。
位于黄竹沥村内的粤民投农业(龙门)现代设施蓝莓种植基地,占地总面积约250亩双融优配,一座座白色农业大棚展现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,蓝莓幼苗被精心培育在花盆中,独特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密布的塑料管道,精准地为每一株蓝莓提供所需的水分与养分。这种“花香蓝莓”在去年种下并开始有收成,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。
秋阳和煦,微风轻拂,黄竹沥村香蕉种植基地110亩“巴西香蕉”迎来了采收旺季,这片长势旺盛的“巴西香蕉”亩产约1.1万斤,总产量预计超过120万斤,现场打包好后,大部分发往北方,少部分供应省内深圳、东莞等城市。
蓝莓基地和“巴西香蕉”基地,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,还为众多村民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,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。
关心村民福祉 传递组织温暖
从村干部到乡村振兴“领头羊”,万建康深知发展的红利归于村民才是发展的出发点。
他始终把村民冷暖放在心上,积极落实惠民政策,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工作,减轻村民医疗负担。对五保户、低保户等困难群体逐一走访慰问,主动发现问题、及时解决问题。村里每年对考取大学的新生给予奖励,鼓励他们成才后回报家乡。
万建康耐心向村民解释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。
“黄竹沥村村内有增江、龙平渠流过,且在丫髻山下,风景优美,土地肥沃,农文旅融合发展还是非常有前景的。”一次次走遍家乡田间阡陌,万建康认为未来还是要聚焦产业振兴,引进更多适合本村的项目,扩大产业规模,拓宽村民增收渠道,让家乡父老过上更好的日子。
比如,随着蓝莓基地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,其产业链效应将更加显著。万建康介绍,基地将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,发展蓝莓深加工产业及现代休闲观光农业,探索文旅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。
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,万建康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,以军人热血攻坚克难,以党员忠诚默默耕耘,带领乡亲们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。村民们纷纷称赞:“兵支书有担当,咱们村越来越有盼头!”
来源:惠民通
双融优配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